关键词 |
连云港仪器校准报告,福州测量仪器检验计量认证认可第三方机构,南京实验室仪器校准计量正规第三方校准公司,淮安实验室仪器校准计量认可校准报告 |
面向地区 |
全国 |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量值溯源、维护、期间核查、维修、报废等内容,这里谈设备的量值溯源和期间核查工作,本所按照量值溯源关系,编制设备的量值溯源计划,溯源设备为用于校准的对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所有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对需要校准的设备,在溯源前先确定该设备校准的参数、范围、不确定度等,以便送校时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要求。在设备溯源回来后,对设备进行计量确认,根据校准证书的信息,判断设备是否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
用户的使用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若不加区别的一律机械的按照校准规程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很难所有的测量仪器在校准周期内都是合格的。因此,按照测量仪器的实际使用情况确定校准周期。但是,由于实际情况相当复杂,要正确确定校准周期,是难以办到的,只能要求大体上正确、合理,使实际情况更加完善、科学,更加经济合理。
盲目的缩短校准周期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对测量仪器的寿命、准确度及生产和人力也将带来不利影响。而单纯由于资金缺乏或人员不够而延长校准周期将是十分危险的,可能由于使用不准确的测量仪器带来更大的风险甚至严重的后果。
根据测量仪器的结构、预期可靠性和稳定性的相似情况,将测量仪器初步分组,然后根据一般的常规知识初步确定各组仪器的校准周期。对每一组测量仪器,统计在规定周期内超差或其他不合格的数目,计算在给定的周期内,这些仪器与该组合格仪器总数之比。在确定不合格测量仪器时,应排除明显损坏或由用户因可疑或缺陷而返回的仪器。如果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应缩短校准周期。
如果证明不合格仪器所占的比例很低,则延长校准周期可能是经济合理的。如果发现某一分组的仪器(或某一厂家制造的或某一型号)不能和组内其他仪器一样工作时,应将该组划为具有不同周期的其他组。
风险评估:行政部门执法使用的强检计量器具,譬如公路测速仪,其数据准确与否将影响判罚,在行政当事人不服判罚时还可能引起诉讼。根据《计量法》的规定,强检计量器具应实行强制检定。若进行校准,即使测量数据准确,但用于判罚也于法无据。从以上分析可知,风险的影响度高,可能性大,应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应对:向委托的行政机关解释检定与校准在法律上的差异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告知本机构不具备检定的资质或条件。若实验室具备检定资质,先前也进行了检定,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一时不能进行检定,如果委托的行政机关坚持要实验室进行校准,实验室应让委托人了解校准证书的非法制性,否则实验室就有故意不告知的嫌疑,存在不诚信的风险。
例2:设备生产商为采购方代送检。生产商是校准实验室当前客户,采购方是设备使用人。
风险评估:由于设备生产商对设备的预期用途不明,而设备功能多、测量范围宽,生产商提出的校准参数、校准点不一定与采购方完全一致,当校准人员按照生产商要求或按常规校准时,使用人无法判断设备能否满足使用要求,往往要求重新校准。因此,风险的可能性有,但除了因再次校准增加实验室工作量,可能造成设备使用人验收延期外,没有其他不利影响。
风险应对:采取减少风险的做法。与送检人沟通,识别设备的预期用途与校准目的。若校准目的在于判断设备是否符合标准方法的要求,则执行标准方法。若设备另有使用人,则尽量与使用人沟通,确认具体需求。
计量仪器管控应符合油田仪器管控的传统方式,且应确保计量仪器的完整性,提升计量仪器的利用率,没有重大计量仪器责任事故出现。计量仪器设备对实验室来说,是进行检测、校准工作的资源,也是确保仪器检测、仪器校准工作能够得到可靠测量数据的前提。因此仪器校准机构只有采用合格的计量仪器开展检测、仪器校准工作,才能得到科学、准确的数据。
仪器校准机构如何有效管理计量仪器
1、计量仪器的采购、验收
若要采购新的计量仪器,采购人员需要从经评审通过的合格供货商那进货。签订合同时,要标明采购仪器的检查(安装)、验收、维修等事项的具体应对方式。
仪器收到以后,仪器申请者或者应用者对到货单予以检查,对仪器的名称、型号、数目、金额等予以核对,若检查没有问题,再与仪器管理人员一起打开箱子进行查验,再次和装箱单进行核对,若没有发现问题则签字确认;若发现对不上,仪器管理人员需要马上封箱和供货商进行交涉,对问题仪器予以调换或退货,换过的仪器还应重复上述验收步骤。
申购部门的技术人员需按照自身现有的技术条件制定仪器验收计划,且在恰当的时间展开验收,并上交《验收测试结果报告》,然后对测试所得数据予以分析、评价。对于那些体型大的、构造精密的、不易操作的关键仪器,通常需要供货商对仪器使用人员进行操作与维护方面的培训工作。收到仪器以后,供货商派技术人员与申请者或使用者一并打开包装予以检查,进行安装、调试工作,一块进行验收试验,观察仪器合格与否,以及有无满足预想的技术需求,试验情况正常与否等,后填写《验收工作纪要》和《验收测试结果报告》,若验收合格,双方一并签字,通过验收。倘若中途发现问题,处理方式与普通仪器一样。
验收合格的仪器要由仪器管理者与使用者一同填写《仪器设备验收单》等材料,填好后将其和《验收测试结果报告》一同存档。
2、创建计量仪器档案
仪器应以一台一档的方式归档。档案中要涉及仪器的重要信息,且采取动态管理,随时添加与仪器有关的信息,与该仪器相关的体型较小的计量仪器允许和其一同归入该档案中,不过要分页进行登记。
仪器管理者对仪器进行验收时,需搜集验收所需资料、说明书等书面材料,同时准备创建仪器对应的档案。该档案要依照正规程序归档,各卷要设定卷内目次,便于查找。档案需涉及如下内容。
,仪器管理卡(需包括仪器全称、型号、供货商、售价等信息);
第二,采购仪器的申请、发票复印件、装箱单、验收单、验收时间和与之有关的材料、仪器启用时间;
第三,仪器使用、故障、检修、维护、位置变更等信息。
3、仪器的量值溯源
要想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全部仪器都要采取量值溯源,仪器管理者要按类别登记送检仪器与能够实施校准、验证的仪器。每年年初就要上交仪器检定、校准计划,并依照计划实施。一般仪器的量值溯源手段包括检定、校准和验证。
3.1 检定
仪器检定即所有测定数据或运算规定的数值,均可借助一条已制定不确定度的对比链,与计量基准相联系,以确保量值的正确程度。计量检定的仪器都有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可以依照。
本单位实验室没有高一等级的仪器计量标准或其它测量设备,但具有多台具有相同准确度等级的仪器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时,可以用被核查的测量设备对同一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
比较而言,传递比较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可靠,并且所得的结果具有溯源性,因此应尽可能采用传递比较法,而多台或两台比对法则往往可靠性差。因此在进行测量设备期间核查时,上述四种方法并不是任选的,若无法采用种方法时才可以考虑第二种方法,只有第二种也无法实现时才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或第四种方法。
期间核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期间核查,核查间隔应当依据仪器计量标准的使用频次、不确定度的临界度、稳定性和标准的重要程度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期间核查至少应进行一次,新建标准、经过长期使用接近寿命期的仪器计量标准以及使用中稳定性较差的仪器计量标准,核查频次应适当高些。此外,在日常量值传递过程中,对检测结果存在重大怀疑,或者进行仪器计量纠纷仲裁检定等情况下,根据实际需要随时实施核查。
————— 认证资质 —————
全国仪器校准报告热销信息
站内来访